• 微信扫一扫

ZESTRON打假系列报道(一) 假冒伪劣产品进入生产现场的路径

2020-06-01

ZESTRON根据自身在参与打假案件侦查取证工作中的了解,力求帮助其他品牌商和客户了解和建立防范假货入厂的相关机制。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制假售假的存在,利字当头,千方百计偷梁换柱。假冒伪劣产品如何渗透进入生产车间呢?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条路上的那些坑。

1)“熟人关系”换取信任

由于企业制度的设计,部分客户的决策资源掌握在某个人或某几个人手中。售假通常采用蒙蔽手段骗取有关人员的信任。一些售假者甚至蒙骗多年的朋友。部分案例表明,即使在后期用户有关人员有机会识别出问题,又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掩耳盗铃。

2)帮助采购的KPI达标

降本增效是所有企业的追求。部分采购人员由于公司KPI的压力,急于在这方面获得成果,忽略了降了本却未必增了效。假货产品能够偷梁换柱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其相对于正品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制假者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在生产和销售环节投入极少的成本,因此在向客户报价上拥有充足的让步空间。制假窝点就近生产和运输,避免了国际物流和交期较慢等可能影响交期等KPI的问题。公司的制度设计很重要,需要在降本决策过程中引入专业人员进行细致甄别。

3)伪造各种资质许可证

为了顺利通过供应商资质的审核,造假分子利用对正规销售渠道的了解和一些从业公司在文件监管制度上的漏洞,移花接木,仿冒伪造各个阶段可能需要提交的原厂资质文件。这些伪造的文件即使在放下戒备的专业人士面前也可能掩人耳目。对于缺乏细致深入核验供应商资质的企业,制假贩假者有可乘之机。

4)从业人员缺乏职业操守

在非法利益的驱使下,由于职业操守的缺失,部分案例显示假货买卖双方人员里应外合。在一些监察制度尚不完善的企业,某些缺乏职业操守的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而与制假售假人员狼狈为奸。采取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甚至有将使用完毕的原厂包装提供给制假售假方灌装假货的。在少数案例中,“团队”演变为“团伙”,以至于发现还有向最终用户提供虚假测试报告以达到使用假货目的的情形。

打击假冒伪劣正如当前抗疫一样,预防新增是关键!为了一己私利而从事造假可能引起哪些严重的社会危害?知识产权和商标所有人怎样可以自我保护?消费者如何识别真伪?敬请期待后续ZESTRON打假系列报道。


版权声明:

《一步步新技术》网站的一切内容及解释权皆归《一步步新技术》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步步新技术》杂志社。

相关推荐

更多
联系我们
  • 电话:0755-25988572
  • 邮箱:ivyt@actintl.com.hk
  • 地址:中国深圳市福田区联合广场A座2801
  • 订阅号订阅号
    服务号服务号
Copyright©2024: 《一步步新技术》;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序号:粤ICP备12025165号-2
app雷竞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