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望闻问切来看工业粘合剂的选型问题
从中医的望闻问切来看工业粘合剂的选型问题
邵建义
粘合剂,也被称为黏合剂,粘接剂,胶粘剂等,俗称胶水。在现代工业中,粘合越来越多地替代传统连接,成为小型化与轻量化元器件制造及装配的理想连接工艺,并且非常经济、高效。小型化的优势在于更节约材料,轻便,也更节能。在轻量化结构设计中,粘接技术能够可靠地连接大量不同的材料,这是其它连接技术无法企及的。如果没有高科技工业粘合剂,当今消费电子、汽车、医疗以及工业电子设备行业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将是不可想象的。
电子产品对新设计、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追求,为工业粘合剂行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工业粘合剂的应用范围涵盖领域从汽车制造、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到光电子学以及一般工业等,甚为广泛。笔者在与大量的客户接触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如何进行工业粘合剂的选型。其实,工业粘合剂的选型是一门经验科学。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思考逻辑。这非常类似于中医理论里面的望闻问切。传统中医在给病人开药方之前,一定要对病人进行诊断,这就牵扯到中医中的望闻问切。通过望闻问切来开药方的思路,也可以应用于工业粘合剂的选型。下面我们就对此进行深入展开,探讨望闻问切的思路如何被应用于工业粘合剂的选型上。
传统中医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首先要“望”,即望诊,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来判断其内脏状态。同样工业粘合剂在选型的时候也一定要“望”,这里的“望”就是看的意思,那么要看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看产品的结构。只有对产品的结构了解了,我们才能够知道施胶的区域大小,通过观察结构来了解粘接区域的长宽高等尺寸维度,把握好粘接的整体信息;对结构的了解,也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这个结构设计是否对胶水是友好的,还是对胶水的施胶以及粘结不利的,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另外通过对结构的了解,也可以对胶水的用量做以初步的判断。
其次,要对施胶的相对位置也进行了解,比如说施胶区域是在结构的表面还是在内部,是A级面,也就是客户使用的外观面还是内部的结构粘接。粘接区域是不是有阴影部分或者是不是可以见到光?另外,粘接的位置是垂直位置、水平位置还是异形的位置?也就是通过“望”对施胶的方向进行详细的了解,这对后续的胶水选型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再者,通过简单的“望”,也可以对粘接材料做以初步的判断。比如,至少知道粘接材料是塑料或是金属,还是其他的类型的非金属材料比如玻璃、陶瓷、芯片等等。对材料大类可以做一个初步的判断。需要强调的是,有时对产品本身的“望”还不够,比如内部结构很复杂的产品,很难看出里面的结构相对关系,那就最好能看客户的产品设计“剖面图”或者各种电脑软件绘制的产品建模图。这类似于医生通过CT来了解病灶处的内部情况。类似的图反而更能直观的给出不同零件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也属于“望”的范畴。
接下来就是中医的“闻”。闻诊,在传统中医中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也就是说通过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身体等气味,从而对病人的病情做一判断。在胶水选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闻”来获得有用的信息,这里的“闻”是指通过跟客户的交流来感知客户在这个项目中的作用和职责,来感知此项目中胶水粘接应用的急迫性、重要性,来感知此项目的大小。这里也可以扩大到对胶水“低气味”的诉求,以及“低毒性”的要求等等。这些都可以归到这个“闻”的范畴。“闻”在此更多属于务虚,但对项目的判断很重要。
然后就是“问”。“问”在中医确诊时非常重要,通过问诊了解既往病史与家族病史、起病原因、发病经过及治疗过程,主诉所在、自觉症状、饮食喜恶等情况,从而最直接的获取病情的信息。我们在选胶水的时候“问”同样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问的问题其实通常会非常多,但很多人担心客户嫌问题多而不配合或者不高兴,就不敢问太多问题。这对选胶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这里面首先要问的就是和粘接材料相关的问题,包括材质,甚至是材料的表面质量、镀层等;再就是客人对胶水的作用的期待,也就是说胶水在此案中是做什么用的。是粘接用还是灌封用,还是保护用?亦或导热用、导电用等等。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就是客人的生产工艺。客人在胶水施胶过程中希望用到什么样的工艺,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工艺?是已经有了相应的设备和产线,还是将来准备要去实施这样的产线?除了施胶工艺,还有后续的固化工艺,客人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对胶水进行固化,常温的方式、加热的方式还是UV的方式?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是否接受其他方式?
要“问”的问题还有对胶水的性能要求。这里的性能包括液态胶水的性能,比如说胶水的颜色、粘度、密度等等诸如此类的基本物理参数的要求;也包括可靠性的要求,就是客户做成的产品要经受到什么样的可靠性。也要特别强调一点,就是客人对这个案子之前的施胶方案是什么样的?就类似于病人之前有没有去看过其他医生?吃过什么药?效果怎么样?通过对这一点的了解,可以让我们快速的积累经验,包括可以避免去踩前人踩过的坑;尤其是客人他们自己认为这个应用的难点和痛点在哪里?这样可以让我们快速、直接的抓到客户的诉求。所以,“问”的环节是整个选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就是为什么作为销售人员要到客户端去,跟客户做面对面的交流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得大量的“问”的信息。
最后一点就是“切”。“切”在中医上就是切脉相、把脉的意思。通过“切”能够了解病人的脉象,从而判断病人身体的气血津液的虚实情况,进而对病情进行综合推理判断。“切”用在工业粘合剂的选型上,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用全局的观点、系统的维度和辩证的方法,对于前面望、闻、问三个层面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梳理、分析判断,进而归纳总结。有时候我们也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客人的需求其实是自相矛盾的!这时,就要去判断分析哪些点是合理的,哪些点是不合理的,不应该的,把这些不合理、不应该的诉求摒弃掉。最终再与我们现有的胶水的大类类别、种类进行匹配,给客人选出一个明确的胶水解决方案。
如上我们按照中医理论的望、闻、问、切,对工业粘合剂的选型进行了简单地探讨和思索。正如上面所说,工业粘合剂的选型其实是一个经验科学,要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并按照经验进行判断、分析、综合,得出一个结论。但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目前也可以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辅助工业粘合剂的选型。至少可以通过模拟来对选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快速筛选。或许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和计算机算力的不断提升,工业粘合剂的选型未来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强干预,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由于人工靠经验选择的失误造成的项目延迟、失败以及周期增加、成本增加等诸多风险,为电子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助力赋能。
作者简介:
邵建义,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德国好乐集团上海分公司董事,总经理。
邵建义博士曾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机械系材料与连接技术研究所任博士后研究员,从事工业粘合剂的计算机模拟、仿真与实验研究。其后,他一直活跃于胶黏剂行业。在这十多年的工作中,邵博士积累了大量而宝贵的工业粘合剂应用经验。他深入耕耘不同的行业,包括微型扬声器、CCM/VCM、触摸屏、智能卡、RFID、汽车电子、医疗、光伏等。尤其对把UV胶水推广到微型扬声器行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期间,邵博士在不同行业成功开发完成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并在专业杂志和网站上发表多篇文章,也曾给近40余家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做过关于胶黏剂应用方面的培训。
版权声明:
《一步步新技术》网站的一切内容及解释权皆归《一步步新技术》杂志社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步步新技术》杂志社。